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近代名人  >> 查看详情

[人物传记] 周 庠

来源: 牛城历史网  日期:2020-07-21 07:24:11  点击: 
分享:
周 庠(1913—1970)

周庠,又名周士君,1913年出生于善下村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周璋系清末拔贡,其二个叔父均为民国时大学生,周庠自幼好学,小学毕业后,1928年人山西晋友中学,次年转入邢台省立第十二中学。在校期间,他参加了读书会,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1930年6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另有当时为加入共青团,后在狱中转党之说),后来学校的党(团)员发展到20多人,由周庠任负责人。他和其它进步师生一起组织学生开展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以及抗日救亡,抵制日货等活动。1931年,奉命到周围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当年夏,他与侯振亚等创建了中共沙河县委,并在其老家善下村建立起了沙河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党支部对外称“杠子会”,“杠子会”热情为穷人办事,领导农民开展对反动村长及地主的斗争。t932年周庠中学毕业后继续在沙河、南和交界地带从事农民运动,并担任团中心县委书记。当年10月4日,由于叛徒告密,周庠等人被捕,不久被作为重要人犯押往北平绥靖公署,后被关押到北平军人反省院,即草岚子监狱。

草岚子监狱关押着一大批中共党员,如薄一波、杨献珍等.监狱中的党员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周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对敌斗争,受尽折磨而宁死不屈,坚决拒绝在敌人拟好的自首书上签字。1934年底,为抗议监狱当局的虐待,正在患病的周庠与同志们一起绝食七天七夜,直至取得斗争胜利。在狱中,他还坚持参加了狱友们组织的各种学习。他在“文革’期间的“交待材料”中自豪地写道:“监狱是我的大学,我在理论上的修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都是在监狱中获得的。”1936年9月,在党中央的组织营救下,周庠和53名战友陆续出狱,出狱后周庠因病回家。

抗战爆发后,周庠到邢台县参加抗日工作,任六区区长,由于临危不惧,掩护抗日财产,曾被太行一分区记功一次。1939年他到八路军129师30团任参谋。1941年5月,被调到冀南军区滏西支队武工队任副队长,武工队活动在邢台、沙河、南和交界地带,他和战友们一起,出生入死惩罚日伪汉奸,深入虎穴,争取伪军反正,搅得敌人惶惶不安,敌人把他视为眼中钉,悬赏捉拿,还抓捕了他的母亲,烧掉了他家的房屋,但他斗争意志更加坚强。抗战胜利后,他先后担任南和县总参议,永年县救联会主任等职。1948年5月,随军南下,到桐柏军区任土改工作团副团长,1949年任湖北光化县农会主席,其间曾与土匪激战。

新中国成立后,周庠先后任襄阳行署工商科长,行署秘书主任,湖北农药厂厂长、武汉葛店化工厂副厂长等职。他生活朴素,严于律己、工作扎实、平易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文革”中,因受所谓“六十一人案”的牵连,被打成“大叛徒”,受到残酷迫害。但他对党忠心不改,当领到被扣的900元工资后,一次交党费200元,他病危时,仍对家属说:“我跟党几十年,问心无愧,我相信党会实事求是地对我的问题作出正确结论的。”1970年2月16日,周庠含冤去世,终年57岁。1978年党中央为“六十一人案”平反,1979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武汉市委举行追悼会,为周庠平反。其骨灰安放在武汉九峰山革命公墓。

 

相关

    暂无信息